重庆市艺才技工学校办学特色,教学质量
一、重庆市艺才技工学校概况
重庆市艺才技工学校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市级重点技工学校,学校由江北区教委和人社局管理的一所全日制重点特色技工学校,是重庆市政府就业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,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定点机构,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培训定点机构。学校现有教职工130人,在籍学生3280人。全校秉承“永远跟党走,办对社会负责任的学校,为企业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”的办学宗旨,坚持“诚信、感恩、实干、创新”的办学理念,坚持“政校合作、园校互动、校企融合、工学结合、半工半读、定向培训、就业创业一体化”的办学思路。
二、重庆市艺才技工学校荣誉
学校连续三年被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为“重庆市办学先进单位”,被市委组织部命名为党建工作“市级示范单位”,经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批准为重庆工商大学函授站,2012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为重庆市重点技工学校。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,以社会需要为己任,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,以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重点,突出技能教学。秉承“没有教不好的学生,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“的德育理念。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管理艺术和良好思想道德品质,适应社会需求与发展,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中、高级实用型人才。
三、重庆市艺才技工学校企业合作
学校实施与港城工业园区、重庆工商大学联合办学,为园区进驻企事业单位培养技能人才。办学12年来,学校与海尔、武钢、中钢、平伟、长安、格力、富士康、惠普、广达、英业达等86家集团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。为社会培养了11000名中高级技能人才,培训各类社会人员38000人,培养小老板920人,为各类企业输送了5万多名技能人才。学校拥有计算机网络、汽车、摩托车、电子、电工、焊工、钳工、数控车工、建筑、护理、美容化妆、婚庆摄影等实作室,学生宿舍装有网络接口、空调,教室配有彩色电视机、投影仪、空调、网络。学校师资力量雄厚,获高级职称的占全校教师的60%,党员占50%,教师中先后获部、市、区级荣誉称号的达到全校教师的40%。
重庆市艺才技工学校办学特色,教学质量
四、重庆市艺才技工学校开设专业
电子工程技术、计算机、电子商务、机电技术、数控技术、机械制造、汽修、焊工、服装、园林、车工、电工、建筑、护理、美容化妆、婚庆摄影、创业培训等。展望未来,学校将永远跟党走,办对社会负责任的学校,紧跟时代潮流,培养实用人才,服务一流企业,为实现人人有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明确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工人,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,职业道德,掌握专业文化技术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,成为能从事现代化经济建设,又有理想、高尚情操和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的高素质技能人才。
五、重庆市艺才技工学校办学目标
明确目标,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创新办学思路和办学理念:“一切为了学生,为了一切学生,为了学生一切”。学校的一切工作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中心,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,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。
六、重庆市艺才技工学校管理质量
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,以市场为导向,职业岗位为依据。学校目前开设电子、机械等18个专业,适应重庆重工业基地经济增长极的需要。各专业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设置课程,使用统一规范的教材,进行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,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质量管理制度。各科教师依据教学为主的原则,制定教学计划由教务科进行督导检查,学生进行阶段性评教,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。
加强特色专业建设。以学校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,进一步与行业、企业结合,完善符合区域经济建设需要的专业建设方案。使我们的学生全面发展、素质优良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一定的发展。
1、深化课程改革。以学校专业五年规划为抓手,强化项目引导、模块化教学,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,促进学科领域向学习型领域的转变,继续推进教材改革,加大校本教材开发的力度、广度和深度。
2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。继续摸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路子,规范学校教学实习、见习和顶岗实习制度,抓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,进一步推进“自主型”课堂的教学改革,设计满足学生“做中学、学中做”要求的教学环境。
3、加强教学常规管理、科学管理。进一步推进学分制管理,做到学生可跨专业选课,以学分制推进分层教学开展,建立学生考试题库,增强学生考试题库的规范化、标准化以及学科化建设,切实发挥课堂教学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,确保德育工作随时随地的开展,做到一日教学皆德育。
4、加强专业指导委员会建设,建立和完善学前教育、电子、机械、汽修、医护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,同时带动其他专业指导委员会建设,形成行业、企业、学校三方联动的局面,进一步完善分流教学体制,一手抓升学,一手抓就业,齐头并进,共同提高。
5、加强校企融合,整合社会资源,形成院校合作、校校合作、校所合作、校区合作等多种合作方式,在中高职贯通、外省市学校及境外合作和精神文明共建等方面积极开展各方面工作。丰富和深化校企融合的内涵,变企业车间为学校课堂,变学校教室为企业车间,从而形成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