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余开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中职学校名单一览表
新余开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中职学校名单有:江西新兴产业工程学校、新余司法警官学校、新余特种防卫学校等中职学校。
一、新余开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中职学校名单一览表
序号 | 学校名称 | 学校地址 |
1 | 江西新兴产业工程学校 |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仙来西大道859号 |
2 | 新余司法警官学校 | 江西新余市劳动北路919号 |
3 | 新余特种防卫学校 | 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畔 |
二、新余开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中职学校简介
1、江西新兴产业工程学校
江西新兴产业工程学校简介
江西新兴产业工程学校创建于1994年,其前身为江西新余市渝州高级职业学校,2008年更名为江西太阳能高级职业学校。1999年经江西省教育厅评估认定为省级示范职业学校。2004年12月经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,被教育部授予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。
江西新兴产业工程学校办学条件
学校占地面积150多亩,建筑面积4.5万平方米,学校总资产达2亿元;有教学大楼3栋,学生公寓5栋,学生食堂2个,购物超市3个;有实训大楼、图书馆、多功能媒体大厅、计算机房5个;有标准的足球场、田径场、篮球场、乒乓球室、羽毛球室、形体训练中心等,集体育、文娱、医疗、购物等设施为一体。拥有教育部指定建设的江西省内规模最大的数控实训基地,机器人及智能加工实训室等全省首屈一指。
江西新兴产业工程学校师资力量
我校师资力量雄厚、结构设置合理,在职教师32人,研究生4名,本科生20名;副高以上6名,中级和工程师8名,双师型教师8名。我校每年外聘人工巧匠、企业高级工程师4名。
2、新余司法警官学校
新余司法警官学校简介
新余司法警官学校是一所经新余市人民政府批准,由新余市司法局举办的全日制公办司法警官学校,主要为政法系统培养警用人才,为企事业单位培养法律、安防、司法文秘等专业人才的专业学校。
新余司法警官学校办学条件
学校位于新余市劳动北路919号,在校学生6002余人。学校师资力量雄厚,拥有一支师德优良,结构合理,教育观念新,教学科研能力强的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,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专职教师队伍。学校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和课程设计,拥有与各专业建设发展相适应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12个,校外实训实习基地20多个,为满足教育教学的实验实训需要,强化学生的实践、实战能力,培养高素质的综合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。现设有7个专业,其中有3个示范专业、1个特色专业。
新余司法警官学校人才培养
心系国运、服务司法。学校严格执行党的教育方针,始终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,秉承“忠诚、尚法、重能、强警”的校训,以培养“讲政治、通法律、精专业、高技能、奉献司法、服务社会”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,为司法行政系统培养了近万名业务骨干和专业人才,为国家法制建设与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3、新余特种防卫学校
新余特种防卫学校简介
新余特种防卫学校于2016年由赣西高级职业中专学校改名而来。学校创办于1986年,从办服装厂和培训班起步,逐步发展成为企业集团公司和学校于一体、“厂校结合”为特色的“既出产品、又出人才”的学校。在不断总结办学经验的基础上,积极促进学校上档次、促发展,上台阶。学校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,目前中职在校生61人,总资产近1.3876亿元的办学规模。现开设数控技术应用、模具制造技术、汽车运用与维修、会计电算化、计算机应用技术、服装设计与工艺、法律事务等7个对接市场的专业,建校以来为社会培养、培训各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6万多人。学校办学成果获得了党和政府的表彰及其社会的认可,先后被评为“中国诚信建设示范单位”、“江西省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”、“新余市德育先进学校”等在内的国家、省、市各级各类荣誉称号和获奖项达100多(次)项。中央、省、市等20多家新闻媒体对我校的办学特色作过报道。
新余特种防卫学校师资力量
新余特种防卫学校于2016年由赣西高级职业中专学校改名而来。学校创办于1986年,从办服装厂和培训班起步,逐步发展成为企业集团公司和学校于一体、“厂校结合”为特色的“既出产品、又出人才”的学校。在不断总结办学经验的基础上,积极促进学校上档次、促发展,上台阶。学校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,目前中职在校生61人,总资产近1.3876亿元的办学规模。现开设数控技术应用、模具制造技术、汽车运用与维修、会计电算化、计算机应用技术、服装设计与工艺、法律事务等7个对接市场的专业,建校以来为社会培养、培训各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6万多人。学校办学成果获得了党和政府的表彰及其社会的认可,先后被评为“中国诚信建设示范单位”、“江西省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”、“新余市德育先进学校”等在内的国家、省、市各级各类荣誉称号和获奖项达100多(次)项。中央、省、市等20多家新闻媒体对我校的办学特色作过报道。
新余特种防卫学校校企合作
学校健全了校企合作管理机制,制定了《校企合作管理办法》《订单培养管理办法》等11个校企合作专项制度,校外实训基地12个,开设企业冠名班6个、“企业课堂”班5个;企业参与新建校内实训室12间,实训室19间。校企紧密合作,实现了“五对接”(文化对接、专业对接、标准对接、岗位对接、评价对接)和“五共同”(共育人才、共研标准、共建基地、共享资源、共商评价),促进了教师实践能力与专业教学水平提升相结合,学生专业知识与岗位能力提高相结合,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渗透融合相结合,实现学校、企业、学生“三赢”。